当前位置:首页 > 正文
内生致热原名词解释_内生致热原常见类型及来源
产生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,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,称之为内致热原。
内生致热原(endogenous pyrogen,EP)1984年Beeson等首先发现家兔腹腔无菌性渗出白细胞培育于无菌生理盐液中,能产生释放致热原,并称之为白细胞致热原(leucocytic pyrogen,LP)。
内生致热原是一组小分子蛋白质,目前已经证实的内生致热原主要有:白细胞介素-1(IL-1),白细胞介素-6(IL-6),肿瘤坏死因子(TNF),干扰素(IFN),巨噬细胞炎症蛋白(MIP-1)。内生致热原的特点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小(约1万~2万),可通过血脑屏障,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,从而引起体温升高。
内生致热原包括:
内生致热原一般包括干扰素、肿瘤坏死因子、白细胞介素-1,其中干扰素是人体正常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物。肿瘤坏死因子是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,在机体内会产生发热反应,可用于治疗肿瘤、有非特异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。
白细胞介素一能引起剂量依赖性发生反应,内生致热原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,能够通过血-脑屏障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,从而引起体温的变化,持续使体温升高并不利于机体内部正常功能运转,因此应该严格控制内生致热原的作用。